栏目分类
病虫害长期预测需加强
来源: 作者:朝农化工 日期:2012/8/7 7:42:44 人气: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病虫害防治也是一样。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北方发生小麦赤霉病。由于该病以往只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北方小麦种植区没有开展对该病的预测工作,也没有进行防治,1989年仅河南省就损失了8.85亿千克小麦。第二年国家拨款组织和实施了对赤霉病的防治,然而该病实际并没有流行。前后两年,病害所造成的和没病打药的花费都是损失,原因都在于没有做好预测工作。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按预测期限的长短,可分为短、中、长期预测,大体上分别以旬、月(季)和年为界,若干年的预测则可以称为超长期预测。在以往的植保工作中,短、中期预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这种预测主要服务于化学药剂防治,还是一种治标的应急措施。当前,病虫害综合防治要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不能单纯依靠化学防治。   众所周知,病原物和寄主的群体互作和协同进化,是病害流行成灾的主要机理。合理利用植物抗病性往往是病害治理的首要措施;看似平常的农业防治,如果放眼十年甚至数十年,其作用(包括好的和坏的)就显而易见了;生物防治,如释放天敌,可能是短期效应,一旦生物防治能够起到维持一种生态平衡的作用,效果就是长期的了。以上3种防治手段在持续植保中的地位理所当然地上升了,而要采取这些措施就迫切需要长期乃至超长期预测。显然,只有在小麦种植前预测到来年当地可能发生小麦锈病,并且菌种中将出现新的优势小种时,才有可能更换抗病品种。   超长期预测的依据,除各种病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外,主要是周期性气候变化、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的变革等。当我们尚未认清一些自然规律或忽视部分自然规律,主观地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大规模地改造时,往往导致大的病虫灾害。反之,当我们预测到诸如大面积种植单一作物或品种、改变耕作制度、大面积喷洒一种农药或增加某项增产措施可能助长某些病虫害种群数量的极度增长时,就可能规避错误的决定,或同时采取其他的补救措施以抵消其不良作用,这或许是持续控制病虫害流行的根本出路,是治本之策。 (作者 肖悦岩 系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来源:农民日报
网站首页 | 企业口号 | 发展历程 | 联系我们 | 销售网络 | 公司简介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安徽朝农高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皖ICP备08003166号
地址:安徽省宁国市港口生态工业园区 邮政编码:242300 办公室:0563-4802599/4180918 销售部:0563-4801088 供应部:0563-480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