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安徽省2012年夏秋季玉米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来源:转载 作者:朝农化工 日期:2012/8/19 7:56:36 人气:

一、发生趋势

预计今年夏秋季玉米主要病虫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预计全省发生面积2800万亩次。其中二代玉米螟在江淮北部、淮北北部中等发生,其他地区偏轻发生,预计卵孵高峰期718~30日;三代玉米螟偏重发生,预计卵孵高峰期在8月中下旬,全省发生面积约1200万亩次。玉米蚜虫全省中等发生,发生盛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发生面积约500万亩。玉米中后期叶部病害褐斑病、小斑病、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流行高峰期在8月份,发生面积约1000万亩次;丝黑穗病、瘤黑粉病、纹枯病、茎腐病等将在部分地区造成一定为害,预计发生面积约100万亩。

二、预报依据

1、一代玉米螟大部分地区虫口基数低,局部偏高;褐斑病普遍发生,弯孢霉叶斑病发病较常年偏早。7月初各监测点调查,玉米螟田间为害株率一般为0.5%~17.5%。沿淮、淮北绝大部分地区百株残虫量一般为0.1~1.1头,较近3年同期均值降低了60.0%~92.8 %,发生数量较低;但江淮中北部、淮北北部局部地区如肥东县、南谯、明光、谯城区平均百杆活虫分别为16.7头、10.5头、10.3头、9.7头,数量偏高。7月中旬各地调查,玉米褐斑病在蒙城、颍东、谯城、桥等地零星发生,蒙城弯孢霉叶斑病始见期较常年提前6-8天。其他病虫未见。

 

2、寄主条件、品种和栽培方式均有利于病虫害发生。近年来,我省玉米种植面积持续增加,目前大部分地区长势良好。淮北地区高产优质品种面积比例大,抗病虫品种比例较小。不少地区多年连作现象严重,菌源基数上升明显,褐斑病、弯孢霉叶斑病发生有连年加重的趋势。加之各地密植、高肥水管理等栽培措施的推广,玉米生长后期植株高大、田间郁闭度高,实施防治的难度加大,更有利于玉米病虫的发生和为害。

3、气候条件对玉米病虫害发生总体较为有利。省气候中心预测,预计2012年盛夏(78月)江北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沿江江南较常年偏少,雨季期间降水集中,部分地区有内涝或洪涝。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略偏高。有利于喜湿性害虫玉米螟发生为害,也有利于玉米中后期病害发生发展。

另外,今年二点委夜蛾在我省宿州市的砀山、萧县、桥和亳州市的谯城、涡阳、蒙城等26县(区)发生,经大力防控后,二代幼虫发生量较低、为害轻。7月中旬各地调查,平均每平米虫量为0.1~1头,夏玉米被害株率仅萧县零星可见。玉米9叶期后对二点委夜蛾耐害性增强,预计三代二点委夜蛾在我省轻发生。

 

 

玉米主要病虫防治技术意见

 

一、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任务

玉米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2800万亩次,需防面积约3000      万亩次。

二、防治目标

通过科学、有效防治,将玉米重大病虫总体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防治目标:玉米螟蛀茎株率控制在10%以内。

三、关键技术措施

1、明确防治重点,开展绿色防控。

玉米以玉米螟、褐斑病、弯孢霉叶斑病为重点,兼顾蚜虫、小斑病、南方锈病等防治。因地制宜,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化防治。

2、把握防治适期,推行总体防治。

7月下旬至8月初重点防治二代玉米螟;8月上旬重点防治玉米褐斑病、弯孢霉叶斑病、小斑病;8月下旬重点防治三代玉米螟、玉米蚜虫、玉米南方锈病等。

对多种病虫混发的田块,要明确主治对象和兼治对象,实行总体防治,提高防治效率。

3、依照防治标准,实行达标防治。

主要病虫防治指标:玉米螟:心叶末期(大喇叭口期)百株累计卵量30块,或花叶株率10%;穗粒期玉米螟虫穗率10%或百穗花丝虫量50头。

4、选准对路农药,科学规范施用。

针对不同防治对象,选用高效、对路农药,科学规范施用,提高防治效果。

防治玉米螟可选用Bt、辛硫磷等;防治玉米南方锈病,选用三唑酮、烯唑醇、百菌清等;防治玉米褐斑病、弯孢霉叶斑病、小斑病选用多菌灵等;防治玉米蚜虫选用啶虫脒、吡虫啉等。

5、保护利用天敌昆虫。

保护好玉米田害虫天敌不仅有利于控制玉米害虫,而且为来年害虫天敌繁殖提供更多虫源。一是当玉米螟卵寄生率60%以上时,可不施药而利用天敌控制为害。二是当益害比失调,可采用生物防治技术。亩用100150mlBt乳剂加细沙5kg制成菌沙施于心叶内,可有效防治玉米螟。

来源:安徽省植保总站 

网站首页 | 企业口号 | 发展历程 | 联系我们 | 销售网络 | 公司简介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安徽朝农高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皖ICP备08003166号
地址:安徽省宁国市港口生态工业园区 邮政编码:242300 办公室:0563-4802599/4180918 销售部:0563-4801088 供应部:0563-4803500